泡泡网新闻频道 PCPOP首页      /      新闻频道     /      动态    /    正文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奠基人:李振声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奠基人:李振声

李振声院士肖像(5月6日摄)。

 


1986年,李振声(左一)和学生们在陕西杨凌研究小麦样本(照片由李振声本人提供)。

 


李振声院士在介绍河北海兴盐碱地治理的前后对比照片(5月5日摄)。

 


李振声院士在介绍山东禹城“北丘洼”试验示范区的前后对比照片(5月5日摄)。

 


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科院南皮站)展示历次杂交后获得的小麦品种的标本(5月5日摄)。

 


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科院南皮站)的试验田里(5月5日摄)。

 


1998年,李振声(中)和学生们在北京中科院遗传所试验田研究小麦样本(照片由李振声本人提供)。

 


1958年,李振声在陕西杨凌研究小麦样本(照片由李振声本人提供)。


李振声,男,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研究员。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李振声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上世纪50年代起,在陕西杨凌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由他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培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育成的“小偃6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出50多个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超150亿斤。
1987年,李振声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与中科院的农业专家一起,经过3个月的调研,预测黄淮海地区有500亿斤粮食的增产潜力,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组织领导中科院25个研究所400多名科技人员,一起投入农业科技领域的“黄淮海战役”。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突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徘徊期,到1993年,全国粮食增产1000亿斤,其中黄淮海地区增产504.8亿斤。他说:“依靠中央正确的政策和科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渤海粮仓”是科技部、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共同实施的,通过研发、集成、示范推广耐盐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等措施,提高环渤海低平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增产能力。这个项目最早也在2011年5月由李振声提出。
如今,80多岁高龄的李振声仍热衷到田间地头去看小麦。在组织实施“渤海粮仓”项目中,李振声又结识了一些农民新朋友。
他说:“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